You're reading for free via Louis' Friend Link. Become a member to access the best of Medium.
Member-only story
微軟在 Satya Nadella 擔任 CEO 期間,屢屢創造令人驚豔的投資與策略合作。最近的 ChatGPT 熱潮,背後的 Open AI 的 10B USD 投資就是一例。
10B 美金是一筆很大的數目,大概可以蓋一間 12B 的台積電亞利桑那州五奈米晶圓廠。或是 13B 的祖克伯的元宇宙。
這對微軟划算嗎?

所有的一切,要先從 2019 年,OpenAI 拆分成兩個實體開始:非營利的 OpenAI Inc (下稱 NP) ,與負責營利的 OpenAI LP (下稱 LP)。

非營利公司
由上圖可以看得出來,OpenAI 為了吸引資金投入 (但是又想保有公益色彩),把結構設計成:非營利實體主要任務是確保營利實體依據「OpenAI 章程」將研發成果貢獻給人類。
非營利實體也透過多種方法,鼓勵生態系與人工智慧的發展 (見下圖,ChatGPT 自己說的)。

營利公司
理想很性感,現實很骨感。沒有資金的投入,就無法創造大事業。
OpenAI 創立了一個新的概念:有獲利上限 (capped-profit) 的營利實體 (for-profit)。
給予投資者與員工豐厚獎賞的同時,也兼顧公眾利益。
也就是說,在滿足投資人與員工之後, OpenAI LP 的所有股份 (aka 獲利) 會全部轉讓給 NP (非營利實體)。
微軟的角色
微軟在 2019 年便與 OpenAI 簽訂了獨家雲端供應商合約:由微軟 Azure 提供人工智慧模型訓練的計算力,換來 OpenAI 提供的服務也只能運行在 Azure 雲端平台上。
雖然 OpenAI 的客戶,不一定需要運行在 Azure 平台上,但是顯而易見地,為了更快更穩定的連線品質, OpenAI 的客戶也使用 Azure 平台是合理的選擇。
微軟獨具慧眼,且大手筆的投資 (2019/2021/2023 據信已超過 13B USD),很明顯地可以透過 OpenAI 生態系,帶來 Azure 平台的增長。
微軟的回收
這麼大筆的投資,微軟有機會回收嗎?很大的機會,可以。
Fortune 雜誌的這張圖中可以看出,在 ❸ 的時候,透過 75% 的分潤,微軟就已經拿回投資的本金 13B 了。
以此推算,❷ 的部份員工與 FCP (First Close Partners,早期投資人) 可以拿回 4.3B 。
(根據路透社的消息指出,OpenAI 2023 的目標營收為 200M,2024 目標營收為 1B。以此推算,微軟搞不好在 4~7 年就可以回本)
在 ❻ 的時候,微軟可以拿到 49% 的分潤。至於拿多少,取決於階段 ❺ 的員工與 FCP 有沒有拿到足夠的回報。
根據 2019 年的公開信,FCP 可以拿回 100 倍的報酬。目前最可靠的消息是朋友分享 Pitchbook 上面的數字: 40M,那麼 FCP 的分潤上限就是 4B 。(假設 100x 不包含中間換手的交易獲利)
(然而,早期投資人的定義是不明確的,畢竟 term-sheet 一向都是機密。所以實際上的數字,可能與 40M 有很大的誤差。)
另外,由於我們不知道員工與 FCP 的比例,我們就假設在 ❷ 與 ❺ 的比例相同,那麼 ❺ 的部份就是 8.6B。而微軟的 ❻ 也是相同的 8.6B。
也就是說:微軟在 ❸ 的時候回本,在 ❻ 賺了 +66% 的獲利。
而這些,還不包含 OpenAI 客戶使用 Azure 平台帶來的營收。
(網路上有一篇文章,提到 ❼ 完全捐贈的觸發條件是 150B 的獲利。不過文章沒有列出消息來源以供驗證,所以我就只列在這裡做參考。如果是 150B,那麼微軟可以拿到更多)
被收購
雖然在 ❼ 的時候,所有 LP 的獲利就要吐回給非營利實體 (NP) 了 (所有權全部轉移),但是微軟其實還有兩條路可以走:
- 什麼事都不做:因為有獨家雲端平台合約,所以非營利實體 (NP) 持續教育人工智慧生態系,也會帶來 Azure 的業績增長。而且 NP 如果有稅務上的優惠,透過 NP 做市場教育還比較划算。
- 併購 OpenAI:如果微軟真的嫌賺錢太慢,其實 OpenAI 當初是留有伏筆,可以被收購的 (見下圖)。

也就是說,微軟如果出大絕,把 OpenAI 買下來,不但可以繼續增長 Azure 業務,原本 OpenAI 的獲利 (API SaaS) 也可以吃下來。
而且這個增長效益是長期的,更可以鞏固微軟在人工智慧上的佈局。
員工激勵方案
這個分潤方案當中,最令人疑惑的地方:員工沒有長期的誘因。
達到 ❼ 之後,所有的股權會被回捐到非營利單位當中。那就代表不會有 IPO 的打算。
但是加入新創的員工,大部份都是為了「錢」啊,鄉親。能夠只為理想工作的人,畢竟是少數。
也就是說,員工在 ❷ 與 ❺ 當中拿到了獎勵後,就沒有動機再留下來打拼了,因為最甜的部份已經吃完了。
有人會說,Open AI 如果被併購,員工也會拿到錢啊。
是,也不是。
因為公司的股票不是公開市場,所以被併購的價格可以隨意制定。
舉個最極端的例子:大公司使用 $0.01 的價格完全收購 OpenAI 股票。某員工就算手上有 1,000,000 股,也只能拿到 10K USD。
(有人說董事會跟 CEO 不會同意併購價。well,大股東已經提前 pay out 了 [見上面 Fortune 的圖]:CEO 與高管的部份,大公司可以用 retention bonus 之類的方法另行補償)
所以,員工激勵方案將會成為這家公司長期營運的隱憂。
結語
微軟的這步棋真的很漂亮,不只是個富爸爸而已,透過策略合作,也達到了「進可攻,退可守」的靈活操作。期待微軟的下一步。